大棚配件的基本组成
一、基础支撑系统:大棚的 “承重骨架”
基础支撑配件是大棚抵御风雨、保持结构稳定的核心,直接决定温室使用寿命与安全性能,主要包括骨架结构、固定连接件及防护辅件三类。
骨架结构:作为大棚的 “脊梁”,骨架分为金属、竹木质两大主流类型。金属骨架以热浸镀锌钢材为主,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成型,凸处需用布条或无纺布缠绕包扎,既避免磨破棚膜,又能防止钢材直射高温烫损薄膜。优质镀锌骨架经合理维护可使用 15 年以上,若出现锈迹需及时除锈补涂防锈漆,严禁化肥等腐蚀性物质长期接触。竹木质骨架成本较低,但需提前做防腐处理,使用中要定期检查霉变腐烂情况,发现断裂隐患立即加固,且需远离火源。
立柱与连接件:立柱承担支撑拱杆的关键作用,一旦折断更换难度极大,轻微断痕可通过增设加固短立柱修复;无立柱大棚使用年限增长后易出现骨架变形,需在对应位置补增立柱支撑。连接件包括螺栓、卡槽、压膜线等,螺栓连接部位需定期检查松紧度,焊接骨架要排查焊点开裂情况,压膜线则需及时更换掉落或断裂的部件,确保棚膜固定牢固。
防护辅件:后屋面的麦草、秫秸等保温层需定期检查更换,避免腐烂导致墙体剥蚀坍塌;墙体可采用白灰膏与秸草混合罩面,既能防雨又能反光杀菌,提升棚内环境稳定性。
二、环境调控系统:作物生长的 “气候管家”
环境调控配件通过协同作用调节温、光、气等要素,为作物创造最优生长条件,涵盖覆盖材料、通风设备、遮阳保温装置等。
覆盖材料:棚膜是调控光照与温度的核心载体,传统普通膜逐渐被功能化专用膜替代。潍坊企业研发的 “5+3” 转光超保温 PO 膜,采用稀土元素掺杂技术将紫外光转为蓝光,光合效率提升 18%,深冬透光损失率低于 8%。新型 PO 膜通过多层共挤与纳米涂层技术,透光率可达 95%,消雾流滴周期延长至 180 天,抗老化周期达 2-3 年,还能使昼夜温差降低 5℃。针对不同作物,专用膜已实现定向化发展:西瓜专用膜可提升果实糖度 1.5-2.0 度,葡萄专用膜通过散光设计降低病害 15%,草莓专用除草地膜减少 30% 人工成本。日常需及时修补棚膜破漏,可采用透明胶带或专用覆膜胶粘贴,破损范围较大时可覆盖新膜,并定期在晴天气温较高时清洗覆膜,保障透光能力。
通风与温控设备:电动卷膜器作为核心通风设备,通过精准调节通风口大小控制温湿度,智能机型已实现太阳能供电与远程双控,适配各类温室场景。此外,遮阳网与保温被是温度调节的重要辅助配件:遮阳网需在使用前后检查动力系统,为齿轮添加润滑油,更换损坏的托幕线与压幕线,确保收展灵活;保温被与草帘在冬季使用后需及时修补,晒干后于干燥通风处垛藏,避免霉变损坏。供暖系统则要在取暖季前后检查管道阀门漏水情况、压力表数值与排气阀通畅性,破损部件立即更换。
智能光照设备:随着设施农业升级,智能 LED 照明已成为高附加值作物种植的标配。飞利浦 GreenPower LED 顶光模块可实现 10%-100% 光强调节,配备独立远红光通道,通过与气候计算机集成,能根据作物需求、能源价格及天气预报优化光照策略,荷兰 Huisman Chrysanten 农场应用后能源消耗减少 20%,照明水平提升近 40%。这类设备通常接入云基系统,支持远程控制与动态调光,为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提供精准光环境。
三、水肥灌溉系统:作物滋养的 “精准脉络”
水肥灌溉配件是实现节水节肥、精准滋养的关键,包括管线设备、施肥装置及控制组件,其性能直接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。
输送与喷洒设备:供水管线需定期排查跑冒滴漏,滴灌和喷灌喷头要及时清理堵塞与脱落问题,确保水流均匀。水处理膜每月需清洗一次,避免杂质堆积影响水质,保障灌溉系统通畅。在高端设施中,VoltServer 数字电力技术已应用于垂直农业,通过集中式直流电设计提升 LED 照明与灌溉系统的能效,降低维护成本。
施肥与控制组件:施肥器需定期维护校准,确保施肥量精准可控,避免肥料浪费或过量导致作物受损。智能系统已实现灌溉与施肥联动,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营养状态,自动调节水肥供给量,配合气雾培等先进技术,可显著提高作物生长速率, LettUs Grow 的超声波气雾培技术在叶菜、香草及果树苗繁殖中均表现出高效性。


